|
|
|
| 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3集课程复讲 |
|
尹水文学长 |
|
|
一、从小接受圣贤教育有什么益处? 对个人而言,从小就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,从小能在起心动念处培植自己的福分,当他从小就以仁爱、道德存心,所谓“福田心耕”,那这个孩子的生命从小就开始发光,智慧与日俱增,当他长大一入社会就知道为社会造福,他的福分也就愈来愈大,到了晚年福报现前,就可以安详晚年,得以善终。对社会而言,当他从小就知道读书志在圣贤,要把学的道德学问好好的去奉献这个社会,并通过自身的力行,就可以影响他周围的小孩,所谓“相观而善”,他会互相观摩,生起效法之心。当他的父母看到,亦会感动,进而生起羞愧之心,更加积极力行孝道。当他走上社会,很多后生晚辈都要来亲近他,这样就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启示,减少无谓的摸索。当他从小接受圣贤教诲,知道用真诚和爱心去经营人生,他这一生的价值会永垂不朽,亦会影响着他的子子孙孙。如此,社会就能够往大同世界发展。 二、如何培养仁慈之心? 一个人的仁慈之心从哪里开始培养,当我们一直往根本去思维的时候,真理就出现了。《孝经》里有这么一段话,叫“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有生也”,“孝”是德行的根本,教育要从这里开始。当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孝敬,他会去对其他的人孝敬,你相信吗?《孝经》里面有一句话说到,“不爱其亲”,不爱他的父母,“而爱他人者”,而去爱护他人,这个叫“悖德”,这是违背一个人的德行,这是不可能出现的,当他的恩义、情义没有长,会长什么,会长利害,最后会怎么样,伤害家庭,伤害社会。好,根本找到了,路就不远了,所谓君子务本,本立仁道就生了。《论语》有讲,“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”。所以我们一定要从“孝”开始教起。 三、学习应当有哪两个重要的态度? 立志,读书要做什么,要做圣人,从小的定位就是“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”,志向就好像一个人人生的一个目标,一个终点,我们志立对了,这一生才不会白来一遭。学贵力行,《弟子规》有讲,“不力行,但学文,长浮华,成何人”,我们学一句经教,一定要做一句,所谓解行相应,我们的道德学问才能够提升起来。所以,学习离不开立志和力行。 感恩诸位学长,我的复讲结束了,谢谢大家。
|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